海金沙草

医药桥 2023-10-09 15:09

海金沙草
(《纲目》)
【异名】竹园荽(《履巉岩本草》),迷离网(《生草药性备要》),鸡胶莽(《质问本草》),斑鸠窝(《草木便方》),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分类草药性》),左转藤(《天宝本草》),罗网藤(《广州植物志》),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贵州民间方药集》),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福建民间草药》),牛斗茜(《陆川本草》),磨菇藤、塞窦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扫把藤、天仙草(《中国土农药志》),松筋草(《广西中药志》),鼎擦藤、毛须藤(《闽南民间草药》),黑须草(《重庆草药》),满天云、硬筋藤、西牛藤(《湖南药物志》),金线藤(《闽东本草》),攀谷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海金沙藤、吐丝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鸡脚藤、爬古藤(《江西草药》),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全草。

【植物形态】海金沙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米。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厘米,宽10~16厘米,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材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毫米,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袍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
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攀援他物而生长。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海金沙根)、成熟的孢子(海金沙)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采集】8~9月采收。
【化学成分】藤含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叶中含黄酮类。
【性味】甘,寒。
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淡,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
①《履巉岩本草》:治淋病热痛者,并小便不利。
②《生草药性备要》:专理跌打。
③《分类草药性》:退火。治淋症,咳嗽,筋骨疼痛。
④《天宝本草》:平肝济火。治小儿螬疳,红崩淋沥。
⑤《岭南采药录》:通淋,利小肠,解热毒气。治伤寒狂热,湿热肿满,茎痛,疗痘疮变黑。
⑥《广州植物志》:可敷郁血,又可上咯血。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五淋白浊,消水肿。
⑧《四川中药志》:治痨嗽火咳。
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水肿,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胃火牙痛,水泡疮。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⑾《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
⑿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活血通络,治百日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鲜者1~3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场,调服二钱;或加滑石。(《夷坚志》)
②治血淋:左转藤、小萹蓄,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妇女白带:海金沙茎一两,猪精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取肉及汤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日服一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腹泻:海金沙全草,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湿热黄疸:金砂蕨叶、田基黄,鸡骨草各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⑧治梦遗:海金沙藤烧灰存性。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开水冲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火烫伤:海金沙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赘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黄蜂螫伤:金砂蕨叶一两。捣烂;取汁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下一篇:含羞草
    上一篇:海螺壳
    精彩图文
    相关推荐
    1. 紫竹根

      紫竹根 (《草木便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紫竹的根茎。 【植物形态】紫竹,又名:乌竹(《汝南圃史》),黑竹(《草木便方》),水竹子。 秆高3~5米,亦有高至7~10米者,直径2~4厘米,圆筒形,或...

      65 2023-10-09 17:49

    2. 自事口草

      自事口草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鹿蹄草(《生草药性备要》),小回回蒜(《植物学大辞典,),假芹菜(《岭南采药录》),千里光(《南京民间药草》),自灸草、野芹菜、点草(《广东中草药》)。 【来源...

      64 2023-10-09 17:49

    3. 自消容根

      自消容根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的根。植物形态详"自消容"条。 【功用主治】①《生草药性备要》:"治伤症。" ②《岭南采药录》:"治内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63 2023-10-09 17:49

    4. 走马胎

      走马胎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发药(《陆川本草》),走马风(《广西中药志》),山鼠、血枫(《广西中草药》),山猪药(海南)。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 【植物形态】走马胎,又名:...

      64 2023-10-09 17:49

    5. 醉马草

      醉马草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余厘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铺,被硬毛。托叶...

      62 2023-10-09 17:49

    6. 山芭蕉子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0 条评论 63 2023-10-09 16:53

    7. 大黄蜂子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0 条评论 62 2023-10-09 15:42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