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根
66 2023-10-07
古羊藤
(《广西药植图志》)
【异名】老鸦咀、毛青才(《南宁市药物志》),南苦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有毛老鸦嘴(《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马连鞍的根或叶。
【植物形态】马连鞍
灌木状藤本,有乳汁。茎紫褐色,被锈色柔毛。叶对生,矩圆形至倒卵形,长8~14厘米,宽5~7厘米。基部近心状耳形,两面被锈色柔毛,厚纸质,背面叶脉凸出;叶柄长7毫米。聚伞花序腋生,分叉状,花柄长约4毫米,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有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长约4毫米,外面绿色,内面紫色;副花冠线状,长约3毫米,与花丝基部合生;雄蕊5;子房2室,花柱短,柱头盘状,紫色。蓇葖二歧,广展,深褐色,有黄棕色短柔毛;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有白色种毛。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多生于山谷疏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药材】根呈圆柱形,弯曲,表面暗棕色,有小瘤状突起和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断面不平,横切面皮部棕色,木部淡黄色,射线纤细,导管显著,呈小孔状。
【性味】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苦微甘,性凉。"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疟疾,感冒,胃痛,淋浊。
①《广西药植图志》:"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红白痢症,外感痧气,蛇伤。"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热病,疟疾,淋浊,癍痧。"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烧,跌打瘀积肿痛,腰腿酸痛,慢性肾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0.5~1钱)。外用:捣敷。
【宜忌】《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忌用。"
【选方】①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外感寒热:古羊藤根,晒干研末。每服五分至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②治红白痢症:古羊藤根一两。煎汤冲蜜糖五钱,一天二次分服。
③治毒蛇咬伤:古羊藤生叶二两。捣烂,冲酒二两,绞取酒一两,内服。渣涂敷伤口四周。(①方以下出《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溃疡病:古羊藤、山暗册,等量。晒干研粉。每次一克,一日三至四次,内服,疗程一个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相思藤 (《广西药植图志》) 【异名】土甘草(《广西药植图志》),山甘草(《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相思子"条。 【采集】5~10月采摘带叶幼藤,切成约2厘米长...
使君子根 (《广西药植图志》) 【异名】史君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根,植物形态详"使君子"条。 【功用主治】《分类草药性》:"杀虫,开胃,健脾。煎水服,止咳嗽、呃逆。"...
肾蕨 (《广西药植图志》) 【异名】圆羊齿(《广州植物志》),天鹅抱蛋(《广西药植图志》),凤凰草、圆蕨(《南宁市药物志》),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贵州民间药物》),篦子草、梳篦草(《四川中药志》...
马骝卵 (《陆川本草》) 【异名】蕨薯(《广西药植图志》),凤凰蛋、落地珍珠(《陆川本草》),麻雀蛋、凉水果(《四川中药志》),犸骝卵(《广西中草药》),石窝蛋、猫蛋果、蛇蛋参(《云南中草药》),雉鸡...
罗裙带根 (《广西药植图志》)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鳞茎及根。植物形态详"罗裙带"条。 【化学成分】鳞茎含石蒜碱和多花水仙碱。 【药理作用】多花水仙碱对蛙心、猫血压、豚鼠小肠等标本上有拟胆碱样...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