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根
66 2023-10-07
苦丁茶
(《本经逢原》)
【来源】主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
【植物形态】①枸骨,详"枸骨叶"条。
②大叶冬青,又名:波罗树、大叶茶。
常绿乔木,高达15米,直径约60厘米。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粗糙有浅裂,枝条粗大,平滑,新条有角棱。叶革质而厚,螺旋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圆,基部钝,边缘有疏齿,上面光泽,下面有主脉突起。聚伞花序,多数密集在前年度叶腋,雄花序1~3朵,雌花序则仅有1花;苞卵形,多数;萼4裂,裂片卵形,有缘毛,黄绿色;花瓣4,椭圆形,基部愈合,其长为萼之3倍;雄花有雄蕊4,较花瓣为长,花丝针形,药卵形,中央有退化子房,两性花中雄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状卵形。核果球形,成熟后红色,有残留花柱;分核4颗,有3棱。花期4月。果熟期11月。
分布华东及广西等地。
【药材】①枸骨叶;又名:角刺茶(《纲目拾遗》)。性状详"枸骨叶"条。也有用枸骨老树的叶,叶片呈卵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上面光滑,革质而厚。
产江苏、浙江等地。
②大叶冬青叶,又名:苦灯茶((毒草求尿》)。呈卵状长椭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产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苦丁茶的品种较为复杂,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在江苏、安徽地区有用茶叶加枸骨叶煎汁焙制而成者,外表绿褐色或黄绿色,与一般粗茶相似,用沸水泡开后,伸展的叶片为阔披针形及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浸液味苦,浓者不堪入口,与昔通茶叶不同。四川地区有用木犀科植物序梗女贞的叶;贵州地区则用日本毛女贞的叶作苦丁茶使用,参见"苦茶叶"条。
【化学成分】枸骨叶中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
大叶冬青叶中含熊果酸、β-香树脂醇、蛇麻脂醇、蒲公英赛醇、熊果醇和β-谷甾醇;树皮中含α-和β-香树脂醇等;果实中含熊果酸和蹄纹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
【性味】①《医林纂要》:"苦甘,大寒。"
②《纲目拾遗》:"味甘苦。"
【归经】入肝、肺、胃。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胆、胃三经。"
【功用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治头痛,齿痛,目赤,?耳,热病烦渴,痢疾。
①《本经逢原》:"止痢。"
②《医林纂要》:"治天行狂热。"
③《纲目拾遗》:"逐风、活血,绝孕。"
④《本草再新》:"消食化痰,除烦止渴,利二便,去油腻。"
⑤《本草求原》:"清肺脾,止痢,清头目。"
⑥《中国医学大辞典》:"散肝风,清头目,治耳鸣、耳聋、?耳流脓,活血脉,凉子宫。"
⑦《四川中药志》:"能清热散风,除烦解渴。治头痛、齿痛、耳鸣、目赤及食滞有痰。"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剂。外用:煎水熏洗。
樟脑 (《品汇精要》) 【异名】韶脑(《神效方》),潮脑(《品汇精要》),脑子(《本经逢原》),油脑、树脑(《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植物形态...
越瓜 (《本草经集注》) 【异名】菜瓜、稍瓜(《饮膳正要》),生瓜(《本经逢原》),白瓜(《本草求原》)。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越瓜的果实。 【植物形态】越瓜 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状草本。茎有棱角,被多数...
油菜子油 (《纲目》) 【异名】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 【来源】为油菜子的脂肪油。植物形态详"芸薹"条。 【功用主治】治肠梗阻,汤火灼伤,湿疹。 《本经逢原》:"治痈疽及痔漏...
夜交藤 (《本经逢原》) 【异名】棋藤(《南京民间药草》),首乌藤(《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植物形态详"何首乌"条。 【采集】带叶的藤茎,于夏、秋采...
燕窝 (《本经逢原》) 【异名】燕窝菜(《闽部疏》),燕蔬菜(《纲目拾遗》),燕菜(《现代实用中药》)。燕根(《药材学》)。 【来源】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