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根
66 2023-10-07
蓼实
(《本经》)
【异名】蓼子(《补缺肘后方》),水蓼子(《东医宝鉴》)。
【来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实。植物形态详"水蓼"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本经逢原》:"咸,微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温中利水,破瘀散结。治吐泻腹痛,百积痞胀,水气浮肿,痈肿疮疡,瘰疬。
①《本经》:"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
②《药性论》:"归鼻,除肾气,兼能去疬疡。"
③孟诜:"通五脏拥气。"
④《本经逢原》:"治消渴去热,及瘰疬、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研末或绞汁。外用:煎水浸洗或研末调涂。
【宜忌】①《药性论》:"蓼实,多食吐水,拥气损阳。"
②张寿颐:"蓼实,破瘀消积,力量甚峻,最易堕胎,妊妇必不可犯;亦有血气索虚,而月事涩少,非因于瘀滞者,亦不可误与。"
【选方】①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蓼子一大把。水按取汁,饮一升。干者浓取汁服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霍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钱,水煎服。(《圣惠方》)
③治小儿头疮:蓼实捣末,和白蜜、鸡子白涂上。(《药性论》)
④治蜗牛虫咬,毒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本草拾遗》)
【中文名】紫菀(《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青菀(《吴普本草》),紫舌(《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本草述》)。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紫菀 ...
紫石英 (《本经》) 【来源】为卤化物类矿物萤石的矿石。 【矿物形态】萤石,又名:氟石。 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块体出现。颜色很少是无色透明的,大部分被染成各种颜...
紫草 (《本经》) 【异名】藐、茈草(《尔雅》),紫丹、紫器(《本经》),地血(《吴普本草》),茈输(《广雅》),紫草茸(《小儿药证直诀》),鸦衔草(《纲目》),紫草根(《现代实用中药》),山紫草(《...
梓白皮 (《本经》))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 【植物形态】梓(《本经》),又名:木王(《埤雅》),花楸、河楸、水桐、雷电木、木角豆、臭梧桐。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
梓叶 (《本经》)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 【化学成分】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 【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采集后6...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