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
197 2023-09-28
毛麝香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五凉草(《岭南采药录》),辣蓟、辣鸡(《陆川本草》),饼草(《广东中药》),凉草、五郎草、蓝花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毛麝香的全草。
【植物形态】毛麝香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高30~60厘米,被粘质疏长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长1.5~5厘米,先端钝,基部浑圆或阔楔尖,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被茸毛。花紫蓝色,单生于上部叶腋内或顶部,成疏散的总状花序;花柄短,通常有小苞片2枚;萼片5,上面4枚线形,最下1枚披针形,较大,花时长约8毫米,结果时长约12毫米;花冠长2~2.5厘米,上唇直立,全缘或凹人,下唇扩展,3裂;雄蕊4,内藏,药室分离,上面1对花药的药室发育而等长,下面1对花药的药室小,腺状;花柱顶端膨大,柱头之下翅状。蒴果矩圆状圆锥形,长约8毫米。花期7月。
生于山野草丛中。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长20~30厘米。根残存。茎粗约2~4毫米,有分枝,外表黑褐色,有浅纵皱,被疏长毛,质坚易折断,中空,稍呈纤维性。叶极皱缩,上面黑褐色,下面浅棕褐色,被柔毛,密具凹下的腺点。花多已结果,萼宿存,茶褐色,5裂,其中1裂片显著长大。蒴果茶褐色至黄棕色。气香浓烈,味稍辣而凉。以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产于广东。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三萜、氨基酸、挥发油。
【性味】辛,温。
①《岭南采药录》:"味辛。"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而微涩。"
③《广东中药》Ⅱ:"味苦辛,性温。"
【功用主治】祛风湿,消肿毒,行气散瘀止痛。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瘙痒,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毒。"
②《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能消肿止痛,散疮疡恶毒。""治气痛。"
③《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散瘀消肿。治跌打刀伤,风湿疮疡。"
④《广东中药》Ⅱ:"治山岚瘴气,水土不服,产后肝风口渴,并治皮肤瘙庠。"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消肿痛。治小儿麻痹,风湿骨痛,风寒腹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
⑥《广东中草药》:"治皮肤湿疹,黄蜂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哮喘:毛麝香净叶切丝,配洋金花卷烟吸。(《广东中药》Ⅱ)
②治臊鼠咬伤:五凉草,煎水洗,或捣敷,再和苦楝树隋各二两,煎水饮之,另以甘蔗煎水洗之。(《岭南采药录》)
洋鸭 (《纲目拾遗》) 【异名】麝香鸭、旱鸭(《生物学通报》(1):23,1956) 【来源】为鸭科动物麝鸭的肉。 【动物形态】麝鸭 体较家鸭健壮肥大,雄者更大。体形前尖后窄,呈长椭圆形。头大颈短,嘴...
麝肉 (《食疗本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肉,动物形态详"麝香"条。 【性味】①《饮膳正要》:"性温,无毒。"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纲目》:"治腹中百...
麝香壳 (《四川中药志》) 【异名】臭子壳、麝壳。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动物形态详"麝香"条。 【采集】将香腺囊对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壳,干燥后即成。 【药材】多顺剖成2瓣或4瓣,基...
麝香 (《本经》) 【异名】当门子、脐香(《雷公炮炙论》),麝脐香(《纲目》),四味臭(《东医宝鉴》),臭子、腊子(《中药志》),香脐子(《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麝香草 (《中国药植图鉴》) 【异名】百里香(《上海植物名录》)。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麝香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麝香草 灌木状常绿草本。茎坚硬直立,四棱形,高18~30厘米,多分枝。叶无柄,对生,...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