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医药桥 2023-10-09 16:40

泥鳅
(《滇南本草》)

【异名】鳛、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

【来源】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

【动物形态】泥鳅
体细长,长约15厘米,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吻部向前突出。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须5对;吻须1对,上下颌须各2对,吻须和上颌须之长均与吻长相等,下颌须外侧的1对其长为上颌须长的1/2,而为内侧1对的2倍。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左右,头部无鳞。背鳍Ⅱ7,无硬刺,起点在腹靖之前或相对。臀鳍Ⅱ5~6,起点在背鳍末端之后。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尾柄上下边缘向外扩展。体背及两侧灰黑色,体部、头部和各鳍上均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黑点,其它各鳍灰白色。
栖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中,喜居于静水底层。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本动物皮肤中分泌的粘液(泥鳅滑液)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可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3克,蛋白质9.6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2.5克,灰分1.2克;又含钙2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

肉的脂肪中,含脂肪酸1.3~2.5%。

全体100克中含维生素A-70国际单位,维生素A原90国际单位,维生素B1-30微克,B2-440微克,尼克酸4.0毫克。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味酸甘。"

②《医学入门》:"甘,温,无毒。"

③《纲目》:"甘,平,无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补中气,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疾,疥癣。

①《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②《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③《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④《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⑤《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庠,疥疮发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烧存性入散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消渴饮水无度: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碾细为末),干荷叶(碾细为末)。上二味等分。每服各二钱匕,新汲水调下,遇渴时服,日三,候不思水即止。(《圣济总录》沃焦散)

②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濒湖集简方》)

③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泥鳅炖豆腐食。

④治久疮不愈合:泥鳅醋炙为末,掺患处。

⑤治上下肢肌肉隆起处肿痛:泥鳅合食盐、冷饭拉捣敷患处。(③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⑥调中收痔:鳅鱼同米粉煮奠食。(吴球)

⑦治湿热皮肤起疹发痒:泥鳅、鱼鳅串、侧耳根、蒲公英。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疥癣发痒:泥鳅、侧耳根、鱼鳅串、老君须、一枝箭。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肠内容物排净,然后用干燥箱烘干(温度100℃为宜)研粉,每次10克,日服3次。治疗40例,24例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0.5~1厘米以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麝浊1单位以下、麝絮"+"、脑絮"++");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1~2厘米以内,肝功能改善;5例无效。曾将20例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分两组对照观察,结果泥鳅粉治疗组7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25.8天;保肝疗法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8天。泥鳅粉对促使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比较明显,尤以急性肝炎更为显著;对肝功能其他项目的恢复,也较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为快;对迁延型和慢性肝炎的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下一篇:牛肠
    上一篇:牛肚
    精彩图文
    相关推荐
    1. 棕树根

      棕树根 (《滇南本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无毒。" 【功用主治】止血,祛湿,消肿解毒。治吐血,便血,...

      60 2023-10-09 17:49

    2. 紫背天葵草根

      紫背天葵草根 (《滇南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植物形态详"紫背天葵草"条。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①《滇南本草》:"味辛,有小毒。" ②《云南中草药》:"辛,寒。" 【功用...

      61 2023-10-09 17:48

    3. 紫背天葵草

      紫背天葵草 (《滇南本草》) 【异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

      62 2023-10-09 17:48

    4. 竹叶防风

      竹叶防风 (《滇南本草》) 【异名】鸡足防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云防风(《中药志》),西防风(《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竹叶防风的根。 【植物形态】竹叶防风 多年生草本,高30~5...

      61 2023-10-09 17:47

    5. 珠子参

      珠子参 (《滇南本草》) 【异名】鸡腰参、大金线吊葫芦(《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珠儿参、白地瓜(《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珠子参的根。 【植物形态】珠子参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肉质肥厚...

      63 2023-10-09 17:45

    6. 大黄蜂子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0 条评论 62 2023-10-09 15:42

    7. 山芭蕉子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0 条评论 63 2023-10-09 16:53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