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七

医药桥 2023-10-09 16:47

荞麦七
(《陕西中药志》)

【异名】白药子、石天荞(《陕西中草药》),红要子(《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蓼科植物翼蓼的块根。

【植物形态】翼蓼
多年生木质藤本。茎长数米,下部分节。淡紫红色,上部不分节,绿色。叶互生,心状三角形,或心状卵形,长4~8厘米,宽3~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凹入,两侧基脚呈耳形或圆形,全缘,脉上微有毛;叶柄长3~8厘米,红色;具托叶鞘。总状花序腋生,花为单被花;萼黄绿色,卵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雄蕊8;子房上位,柱头3叉。果实三角形,顶部有3翅,基部有3角,果梗有2翼,其下具披针形膜质苞片。花期夏、秋。
野生于高山密林下或山坡草丛中。分布我国西北地区。

【采集】秋季采收,挖出后,去掉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切片晒干。

【药材】块根肉质,不甚规则,大小不等,小者如拳,大者直径可至30厘米。外皮棕褐色,或黑褐色,周围着生稠密的须根。商品多切成厚片,厚约0.6~0.9厘米,一般直径2~6厘米。断面不平坦,粉红色或粉白色,带粉性。质轻而脆,易折断。无臭,味苦极涩。
产陕西。

【性味】酸苦,寒。

①《陕西中草药》:"苦涩微甘,性凉。"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性寒,味酸苦涩。"

【功用主治】凉血消瘀,祛湿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痢疾,崩漏带下,风湿痹痛,疮疖,烧伤。

①《陕西中药志》:"止血凉血。治吐血,衄血,红白痢疾,崩带,风湿寒痹。"

②《陕西中草药》:"凉血止血,除湿解毒。治痢疾,崩漏,腰腿痛,疖疮,疯狗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腰痛:荞麦七、芋儿七、桃儿七各二钱。共研细粉。白酒冲服,每次一钱,每日二次。(《陕西中草药》)

②治疮疖:鲜荞麦七适量,捣烂外敷。(《陕西中草药》)

③治烧伤:红要子四两,大黄一两,地榆一两,冰片五钱,香油一斤。前四味共研细面,香油调和,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④治腹泻、痢疾、便血:红要子一两,地榆一两。共研面。每服三钱,一日二至三次,开水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下一篇:荠苨
    上一篇:青棉花藤叶
    精彩图文
    相关推荐
    1. 羊蹄实

      羊蹄实 (《唐本草》) 【异名】金荞麦(《本草衍义》)。 【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羊蹄"条。 【性味】《唐本草》:"味苦涩,平,无毒。" 【功用主治】①《唐本草》:"主赤...

      62 2023-10-09 17:31

    2. 天荞麦根

      天荞麦根 (《李氏草秘》) 【异名】金锁银开(《李氏草秘》),苦荞头(《草木便方》),野荞子(《分类草药性》),铁石子(《天宝本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蓝荞头(《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荞麦...

      62 2023-10-09 17:10

    3. 水百合

      水百合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贝母的鳞茎。 【植物形态】荞麦叶贝母,又名:喇叭、山丹。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鳞茎卵形,鳞片肥厚,白色。茎直立,中空,光滑。基生叶2...

      63 2023-10-09 17:03

    4. 山菠萝根

      山菠萝根 (《云南中草药》) 【异名】山芋头(《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大百合的鳞茎。 【植物形态】荞麦叶大百合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约1米以上。具鳞茎。茎直立不分枝,圆柱形,中空。...

      62 2023-10-09 16:53

    5. 荞麦秸

      荞麦秸 (《纲目》) 【来源】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植物形态详"荞麦"条。 【化学成分】全草含芸香甙、槲皮素、咖啡酸。尚含对光敏感物质。 籽苗含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肥皂草素、芸香甙、槲皮素、矢车...

      63 2023-10-09 16:47

    6. 大黄蜂子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0 条评论 62 2023-10-09 15:42

    7. 山芭蕉子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0 条评论 63 2023-10-09 16:53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