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
197 2023-09-28
蛇含石
(《纲目》)
【异名】蛇黄(《唐本草》)。
【来源】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
【采集】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
【药材】呈卵圆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0.7~3厘米。黄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手染之成黄棕色。质坚硬,较难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与自然铜极相似,有的断面中央呈黄白色,有金属光泽(黄铁矿),边缘呈暗棕色或深黄棕色,最外层则为黄棕色,粉质(褐铁矿)。气微,味淡。以铁黄色、形圆、体质坚重者为佳。
产浙江、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为含水的三氧化二铁。质多不纯,含水量无一定,又常夹有砂、粘土、锰、磷、钙、钒等。
【炮制】洗净泥土,砸成小块。
《日华子本草》:"烧赤三、四次醋淬,飞研用之。"
【性味】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本经逢原》:"微毒。"
③《中药志》:"甘,寒。"
④《药材学》:"性平,味辛。"
【归经】《本经逢匾》:"入手、足厥阴血分。"
【功用主治】安神镇惊,止血定痛。治心悸惊痫,肠风血痢,心痛,骨节酸痛。
①《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难产,小儿惊痫。"
②《日华子本草》:"镇心。"
③《纲目》:"磨汁涂肿毒。"
④《中药志》:"镇惊止痛。治惊痫、骨节酸痛。"
⑤《药材学》:"镇心安神,治惊痫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心悸火动:蛇黄(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蛇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别为末)。三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荷汤调,食后、夜卧服。(《本草衍义》)
②治风痫,不问长幼,并是积热风痰攻心所为:蛇黄小者二十枚,以槲树汁拌,入火煅令通赤,取出,于净地上一宿出火毒后,细研如面;又用狗胆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下十五丸,三、五日后当吐出恶痰涎。(《圣惠方》)
③治小儿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蛇黄三个(真者,火煅醋淬),郁金七分(一处为末),麝香一字。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下。(《小儿药证直诀》蛇黄丸)
④治肠风下血:蛇黄二颗,煅,醋淬七遍,捣研如面。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之。(《圣济总录》蛇黄散)
【名家论述】《本经逢原》:"蛇含石,与代赭之性不甚相远,为小儿镇摄惊痫之重剂,脾风泄泻者宜之。"
鲆鱼 (《食疗本草》) 【异名】鲟鱼(《纲目》),尖头?(《鱼类分类学》)。 【来源】为鲤科动物鲆鱼的肉。 【动物形态】鲆鱼 体甚长,略侧扁,腹部圆。头前半部细长,稍成管状,吻端平扁似鸭嘴形。口上位,...
醉鱼草 (《纲目》) 【异名】鱼尾草、醉鱼儿草(《履?岩本草》),槐木(《普济方》),闹鱼花(《纲目》),痒见消(《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光子、羊脑髓、五霸蔷(《中国树木分类学》),四方麻、阳包树(《...
鳟鱼 (《纲目》) 【异名】跎(《尔雅》),赤眼鱼(《说文》),红目鳟(《脊椎动物分类学》)。 【来源】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 【动物形态】赤眼鳟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
紫茉莉子 (《纲目拾遗》) 【异名】土山柰(《纲目拾遗》)。 【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种子内的胚乳。植物形态详"紫茉莉根"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大量淀粉。又含粗脂肪4.3%,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
醉鱼草花 (《纲目》)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花,植物形态详"醉鱼草"条。 【采集】4~7月采收,晒干。 【性味】《纲目》:"辛苦,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痰饮?喘,久疟成癖,疳积,烫伤。...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