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花
185 2023-09-28
石耳
(《日用本草》)
【异名】灵芝(《灵苑方》),石木耳(《饮片新参》),岩菇(《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
【来源】为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石耳
原植体单叶,厚膜质,干燥时脆而易碎。幼小时近于圆形,边缘分裂极浅;长大后的轮廓大致椭圆形,最大时直径达18厘米;不规则波状起伏,边缘有浅裂,裂片不规则形。脐背突起,表面皱缩成脑状的隆起网纹,或成效条肥大的脉脊;体上常有大小穿孔,假根由孔中伸向上表面。上表面微灰棕色至灰棕色或浅棕色,平滑或有剥落的麸屑状小片;有时有与母体相似的小叶片,直径达7毫米。下表面灰棕黑色至黑色。脐青灰色,杂有黑色,直径达4~10毫米。假根黑色,珊瑚状分枝,组成浓密的绒毡层或结成团块状,覆盖于原植体的下表面。子囊盘约数十个,黑色,无柄,圆形,三角形至椭圆形。
生于悬崖削壁上的向阳面。分布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采得后阴干。
【药材】干燥的石耳呈不规则的圆形片状,多皱缩。外表灰褐色或褐僵内面灰色,折断面可看到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而完整者为佳。
主产江西。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甘,平。
①《日用本草》:"性寒,味甘,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
⑧《医林纂要》:"咸苦,寒。"
【功用主治】养阴,止血。治劳咳吐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
①《日用本草》:"清心,养胃,止血。"
②《纲目》:"明目,益精。"
③《医林纂要》:"补心,清胃,治肠风痔瘘,行水,解热毒。"
④《岭南采药录》:"泻火,止泄。"
⑤《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劳咳吐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
【选方】治脱肛泻血不止:石耳五两(微炒),白矾一两(烧灰),密陀僧一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以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岩菇6钱(首剂1两),瘦猪肉3两,加盐少许,隔水蒸服。上午蒸1次,喝汤,下午蒸1次,药、肉、汤全吃。共观察230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单纯型178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52例,好转7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83.14%;喘息型52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9例,好转2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7.3%。服药后止咳,祛痰、平喘的最短起效时间为1个半小时,多数病人在3天内起效。曾对28例病人进行服药前、服药期间及服药后的血压测定,发现在服第1剂后部分病人血压有所下降,第2、3天即恢复正常。6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服药后有2例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副作用:偶见轻度头昏头痛,胃肠不适,乏力等,无须停药,可在2~3天内自行消失。实验证明,岩菇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无抑菌作用;药理实验有镇咳、祛痰效果。
悬钩子 (《本草拾遗》) 【异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悬钩子,又名:葥、山莓(《尔雅》),木莓(《尔雅》郭璞注),树莓(《...
香蕈 (《日用本草》) 【异名】香信(《本草求原》),香菇(《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侧耳科植物香草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香蕈 菌盖径可达10厘米,表面黑褐色,有不规则的裂纹;下面有许多分叉的...
西瓜 (《日用本草》) 【异名】寒瓜(陶弘景),天生白虎汤(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瓤。 【植物形态】西瓜 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略具5棱,嫩枝密被毛;卷须2分叉,被...
桃子 (《日用本草》) 【异名】桃实(《别录》)。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热果实。原植物详"桃仁"条。 【化学成分】果实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7克,粗纤维4.1克...
柿饼 (《日用本草》) 【异名】干柿(《日华子本草》),柿花(《纲目》),柿干(《本草备要》)。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柿、乌柿两种。植物形态详"柿蒂"条。 【制法】参见...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