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

医药桥 2023-10-09 17:07

丝瓜络
(《本草再新》)

【异名】丝瓜网(《医林纂要》),丝瓜壳(《分类草药性》),瓜络、絮瓜瓤(《广州植物志》),天罗线(《药材资料汇编》),丝瓜筋(《江苏植药志》),丝瓜瓤(《河北药材》),千层楼(《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老热果实的网状纤维或粤丝瓜的枯老果实。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采集】秋季采取枯老的果实,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称"丝瓜络"。广东粤丝瓜采取后不去皮、子,称为"丝瓜布"。

【药材】①丝瓜络
呈长圆筒形或长棱形,略弯曲,两端较细。长约25~60厘米,中间直径约6~8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全体系由多层丝状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物。体轻,质坚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形成3个大空洞,内有少数残留的黑色种子。气无,味淡,以筋细、质韧。洁白、无皮者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以浙江、江苏所产者质量为好。

②丝瓜布
外形呈长圆筒形,一端具坚韧的果柄,果皮灰黄色,上有10条纵向棱线,果皮质脆。其余均与丝瓜络相似。
主产广东。

【化学成分】丝瓜络含木聚糖及纤维素,可能还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木质素等

【炮制】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炒丝瓜络: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缺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丝瓜络炭: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盛锅内(装满为度),上覆同样大小的锅一只,两锅结合处以黄泥封严,然后用微火烧煅约4~5小时停火(一般用白纸贴在上面锅底上,纸呈焦黄色时为煅透),侯冷取出。

【性味】甘,平。

①《本草便读》:"味甘,性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治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炭:能止血。治便血、血崩。

①《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②《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③《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④《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⑤《陆川本草》:"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痪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中药大全
    下一篇:丝瓜皮
    上一篇:粟奴
    精彩图文
    相关推荐
    1. 竹卷心

      竹卷心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叶。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几种常见的竹,其幼叶在民间一般均作竹卷心供药用...

      61 2023-10-09 17:46

    2. 西瓜霜

      西瓜霜 (《疡医大全》) 【异名】西瓜硝(《本草再新》)。 【来源】为西瓜皮和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 【制法】①选取尚未熟透的西瓜,取皮切成小块,每10斤加皮硝15斤,拌匀,装入黄沙缸内,缸底先铺一...

      62 2023-10-09 17:19

    3. 天萝水

      天萝水 (《纲目拾遗》) 【异名】丝瓜水(《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茎中之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采集】取丝瓜地上茎切断,将切口插入瓶中,放置一昼夜,即得。 【功用主...

      61 2023-10-09 17:10

    4. 丝瓜皮

      丝瓜皮 (《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果皮。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采集】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削下的果皮,晒干。 【功用主治】治金疮,疔疮,坐板疮。 ①《滇南本草》:"晒...

      63 2023-10-09 17:07

    5. 丝瓜叶

      丝瓜叶 (《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叶片,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化学成分】丝瓜叶含皂甙。粤丝瓜叶含氢氰酸。 【药理作用】丝瓜叶或全草的水提取物(煎剂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可明显降...

      62 2023-10-09 17:07

    6. 山芭蕉子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0 条评论 63 2023-10-09 16:53

    7. 大黄蜂子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0 条评论 62 2023-10-09 15:42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