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花
185 2023-09-28
王瓜
(《本经》)
【异名】钩、索姑(《尔稚,),土瓜(《本经》),雹瓜(《圣惠方》),老鸦瓜(《本草图经》),野甜瓜、马雹儿(《丹溪纂要》),马剥儿(《医学入门》),马?瓜、公公须(《纲目》),杜瓜、鸽蛋瓜(《福建民间草药》),吊瓜(《浙江中药手册》),山冬瓜、水瓜(《闽东本草》),苦瓜莲、小苦兜(《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果实。
【植物形态】王瓜
多年生攀援性草本。根肥大,块状。茎细长,有卷须。叶互生;有柄;掌状,长宽约6~10厘米,浅3裂或5裂,缘具齿牙,粗涩有毛茸,下部叶有时分裂较深。花腋生,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少数,聚成短总状,长2~10厘米;苞片小,披针形,长2~3毫米;花萼长筒状,上端5裂,萼齿披针形;花冠白色,5裂,裂片边缘细裂呈丝状;雄蕊3,花药线形,结合;雌花单生于叶腋;花萼、花冠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1室,花柱线形,胚珠多数。瓠果球形乃至长椭圆形,长5~10厘米,熟时带红色。种子多数,茶褐色,略扁,十字形,长约10毫米,宽6~8毫米,中央有一隆起的环带,花期夏季。果熟期10月。
分布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根(王瓜根)、种子(王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苦,寒.
①《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②《医学入门》:"味酸。"
③《医林纂要》:"苦,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生津,消瘀,通乳。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滞少,痈肿,慢性咽喉炎。
①《日用本草》:"止热躁大渴,消肿毒,除黄疸,行乳汁,通经水。"
②《医学入门》:"治噎膈。"
【用法与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从新》:"稍稍挟虚,切勿妄投。"
【选方】①治消渴饮水:雹瓜去皮,每食后嚼二、三两,五、七度,瘥。(《圣惠方》)
②治反胃吐食:马雹儿,灯上烧存性一钱,入好枣肉、平胃散末二钱,酒服。(《丹溪纂要》)
③治大肠下血:王瓜一两(烧存性),地黄二两,黄连半两。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指南方》)
④小儿发黄。用王瓜根生捣汁,每服三合。服三次即可见效。
⑤黄疸变黑。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从小便排出。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药。
⑥小便不通。用王瓜根捣汁,稍加水,以竹筒海外侨胞药入尿道。
⑦大便不通。用上方吹入肛门内。
⑧乳汁不下。用王瓜根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⑨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经)。用王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土瓜根散"。
⑩反胃吐食。用王瓜烧存性,取一钱加枣肉、平胃散二钱,酒送下。
⑾筋骨痛。用王瓜子炒开口,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⑿大肠下血。用王瓜一两(烧存性)、地黄二两、黄连半两,黄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米汤冲服三十丸。
【中文名】紫菀(《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青菀(《吴普本草》),紫舌(《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本草述》)。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紫菀 ...
紫石英 (《本经》) 【来源】为卤化物类矿物萤石的矿石。 【矿物形态】萤石,又名:氟石。 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块体出现。颜色很少是无色透明的,大部分被染成各种颜...
紫草 (《本经》) 【异名】藐、茈草(《尔雅》),紫丹、紫器(《本经》),地血(《吴普本草》),茈输(《广雅》),紫草茸(《小儿药证直诀》),鸦衔草(《纲目》),紫草根(《现代实用中药》),山紫草(《...
梓白皮 (《本经》))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 【植物形态】梓(《本经》),又名:木王(《埤雅》),花楸、河楸、水桐、雷电木、木角豆、臭梧桐。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
梓叶 (《本经》)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 【化学成分】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 【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采集后6...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