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萍

医药桥 2023-10-09 17:18

蜈蚣萍
(《纲目拾遗》)

【异名】麻藻(《群芳谱》),边箕萍(《纲目拾遗》),水百脚、槐瓢、水舌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大浮萍、包田麻(《贵州草药》),马萍、大鱼萍(《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槐叶苹科植物槐叶苹的全草。

【植物形态】槐叶苹
一年生浮水草本。茎细长,横走,有毛。叶有两种,一种细长如根,垂生水中;一种浮在水面,绿色,羽状排列于茎的两侧。叶片矩圆形,长8~12毫米,宽5~6毫米,先端圆,基部圆形或梢呈心形,全缘,上面淡绿色,侧脉有刺毛,下面被棕色透明的毛茸。孢子果圆球形,4~8个丛生于根状叶的基部,果内生孢子囊,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分生于大小两种孢子果内。孢子期9~12月。
生于池沼、水田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①《闽南民间草药》:"苦,平。"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辛,寒。"

【功用主治】治劳热,浮肿,疔疮,湿疹,火烫伤。

①《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痈肿疔毒,瘀血积痛。"

②《贵州草药〉:"清热,除湿,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汤熏洗。

【选方】①治虚劳热:蜈蚣萍全草一至二两(洗净),甜瓜条半两。上二药摊放在小竹筛上,再将竹筛安炖锅内架空,盖密,隔水炖一、二小时,令草液滴在锅中,然后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鼻疔:蜈蚣萍一大把。搀细绞汁,冲酒一杯,温服,渣敷患处。(《北京中医》(9):19,1954)

③治浮肿:大浮萍、三角风、八角枫、臭牡丹、大血藤、小血藤各二至四两。煮水蒸气熏治。(《贵州草药》)

④治湿疹:㈠鲜蜈蚣萍一至二两。水煎服。㈡鲜蜈蚣萍、鲜细叶桉叶各适量。水煎汤洗。

⑤治赤游丹毒:鲜蜈蚣萍和食盐少许捣烂,贴大椎穴,症状未减者加贴囟门,未见效者加贴脐中。

⑥治眉疔:鲜蜈蚣萍和蜜捣敷患处。

⑦治口唇疔:鲜蜈蚣萍和蟑螂肚二个,食盐少许,捣敷患处。(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⑧治火烫伤:槐叶苹炙存性,研末调油外敷。皮肤未破者,可用槐叶苹全草加食盐捣敷。(《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无患子叶
    精彩图文
    相关推荐
    1. 蜈蚣

      蜈蚣 (《本经》) 【异名】吾蛆(《庄子》),吴公(《广雅》),天龙(《纲目》),百脚(《药材学》),嗷高姆(朝名)。 【来源】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 【动物形态】少棘巨蜈蚣...

      59 2023-10-09 17:18

    2. 蜈蚣草

      蜈蚣草 (《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蜈蚣蕨(《湖南药物志》),小贯仲(《云南中草药...

      59 2023-10-09 17:17

    3. 蜈蚣兰

      蜈蚣兰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异名】石蜈蚣、狗牙半枝、齿牙半枝莲(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百脚、白脚蜈蚣、飞天蜈蚣、蜈蚣草、柏子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兰科...

      59 2023-10-09 17:17

    4. 蜈蚣旗根

      蜈蚣旗根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 【植物形态】耳羽岩蕨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10厘米,赤褐色,有关节,叶柄及...

      59 2023-10-09 17:17

    5. 蜈蚣七

      蜈蚣七 (《陕西中草药》) 【异名】黑驴蛋、牌楼七。 【来源】为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的根、根茎及花。 【植物形态】大花杓兰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并有鳞芽,着生多数褐色须根。茎直立,高30、50厘米,全株...

      59 2023-10-09 17:17

    6. 黄莲花

      黄莲花 (《黑龙江中药》)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黄连花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黄连花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茎直立,高40~80厘米,上部有细腺毛。叶对生,偶3~4片轮生,披针形至狭卵形,长4~1...

      0 条评论 59 2023-10-09 16:07

    7. 蓝花扁竹

      蓝花扁竹 (《云南中草药...

      0 条评论 59 2023-10-09 16:17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