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

医药桥 2023-10-09 17:47

【中药名称】竹节参
【拼音名】Zhujieshen
【英文名】RHIZOMAPANACISJAPONICI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无臭,味苦、后微甜。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2~10列细胞。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形成层成环。韧皮部偶见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股性放射状排列,也有呈单行排列;木纤维常1~4束,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髓。本品薄壁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族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本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木纤维成束,直径约25μm,壁稍厚,纹孔斜裂缝状,有的交叉呈人字形。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15~70μm。梯纹、网纹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70μm。树脂道碎片偶见,内含黄色块状物。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呈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粉粒众多,多单粒,呈类圆形,直径约10μm,或已糊化。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振摇5分钟,滤过,取滤液蒸干,滴加三氧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即显紫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水5~10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10m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过液,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硫酸与30%乙醇的混合溶液(1→20)10ml,加热回流2小时,用氯仿20ml提取,分取氯仿层,用10ml水洗涤,弃去洗液,氯仿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2mg,含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各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及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下一篇:竹衣
    上一篇:竹鱼
    精彩图文
    相关推荐
    1. 棕榈花

      棕榈花 (《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桐的花,详"棕桐皮"条。 【化学成分】参见"棕榈皮"条。 【性味】苦涩,平。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重庆草药》:"温,平。" ③《陕西中...

      63 2023-10-09 17:49

    2. 棕榈叶

      棕榈叶 (《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化学成分】参见"棕榈皮"条。 【功用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劳伤,虚弱。" 【用法与用量】内服:...

      62 2023-10-09 17:49

    3. 走马胎

      走马胎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发药(《陆川本草》),走马风(《广西中药志》),山鼠、血枫(《广西中草药》),山猪药(海南)。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 【植物形态】走马胎,又名:...

      64 2023-10-09 17:49

    4. 柞木根

      柞木根 (《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根,植物形态详"柞木皮"条。 【采集】秋后挖取根部,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治黄疸,水肿,痢疾,肺结...

      63 2023-10-09 17:49

    5. 紫楠

      紫楠 (《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异名】紫金楠、金心楠、金丝楠(《中国树木分类学》),楠木(《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枇杷木、小叶嫩蒲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紫楠的树皮及枝叶。 ...

      61 2023-10-09 17:49

    6. 山芭蕉子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0 条评论 63 2023-10-09 16:53

    7. 大黄蜂子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0 条评论 62 2023-10-09 15:42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