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
197 2023-09-28
柞木皮
(《本草拾遗》)
【异名】孤奴、纳葛?(《霉疠新书》)。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
【植物形态】柞木(《本草拾遗》),又名:凿子木(《纲目》),凿头木(《本草求原》),红檬、柞树(《草木便方》),檬子树(《分类草药性》),葫芦刺、刺凿、檬榕、羊志木、鼠木、野棉花。
常绿乔木,高可达2~10米,多少有刺,尤以幼时为甚;小枝秃净或被微柔毛。单叶互生,革质,卵形,长3~7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尖、钝或浑圆,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秃净,侧脉5~8对;叶柄长4~10毫米。总状花序腋生,长1~2厘米,被微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淡黄色或绿黄色,直径约5毫米,有花盘:萼片卵圆形,长约1毫米;花瓣缺;雄花有雄蕊多数,长2~3毫米。浆果球形,直径3~4毫米,熟时黑色。种子2。、3颗。花期夏季。
生于平原、丘陵地或小山下部疏林中。分布我国南部、中部、西部及华东等地。
本植物的根(柞木根)、枝叶(柞木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苦酸,凉。
①《嘉祐本草》:"味苦,平,无毒。"
②《纲目》:"酸涩。"
③《本草求原》:"辛,微寒。"
【功用主治】燥湿,除热。治黄疸,瘰疬,疮毒溃烂。
①《本草拾遗》:"治黄疸病,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②《纲目》:"治鼠瘘,难产,催生,利窍。"
③《本草求原》:"平肝降火,益阴,堕胎,破块。"
④《分类草药性》:"治酒毒下血。"
【用法与用量】煎汤,2~3钱;或研末。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鼠瘘:柞木皮五升。水一斗,煮汁二升服。(《外台》)
②治鼠咬伤:柞木皮二钱,当归三分,川芎三分,金银花一钱,大黄五分,甘草一分。水煎服。(《救急选方》柞木皮汤)
③治梅疮皮肤溃烂:柞木皮、土茯苓各三钱,银花、荆芥、地黄、芍药、防风各二钱,牛膝、木瓜、黄柏各一钱。上十味,呀咀,以水五合,煮取二合半。去滓,温服。(《霉疠新书》)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柞木皮,主黄疸病者,盖黄疸因湿热郁于肠胃而发,此药苦能燥湿,微寒能除热,兼得下走利窍之性,则湿热皆从小便出而黄自退矣。今世又以为治难产催生主要药,亦取其下达、利窍之性耳。同鱼膘、人参、千里马、百草霜、牛膝、白芷、当归、益母草为催生之药。"
柞木根 (《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根,植物形态详"柞木皮"条。 【采集】秋后挖取根部,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治黄疸,水肿,痢疾,肺结...
棕榈子 (《本草拾遗》) 【异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采集】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 【药材】...
棕榈皮 (《日华子本草》) 【异名】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 【植物形态】棕榈(《本草拾遗》),又名:棕(《山海经》)...
柞木叶 (《纲目》)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枝叶。植物形态详"柞木皮"条。 【功用主治】治痈疽,肿毒;下死胎。 【选方】治诸般痈肿发背:柞木叶四两(干),干荷叶、金婴根(萱草)、甘草节、地榆各一...
紫藤子 (《本草拾遗》) 【异名】紫藤豆、藤花子、紫金藤子(《江苏植药志》),土木鳖(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种子,植物形态详"紫藤"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金雀花碱。 【性味...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