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花
185 2023-09-28
黄瓜
(《本草拾遗》)
【异名】胡瓜(《千金食治》),王瓜(《滇南本草》),刺瓜(《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
【植物形态】黄瓜
一年生攀援状草本,全体被粗毛。茎细长,被刺毛。具卷须。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广卵形,长宽各约12~18厘米,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两面均有粗毛,叶缘具锯齿;叶柄粗,具粗毛。花单性,雌雄同株,有短柄;雄花1~7朵,腋生;雌花1朵单生,或数朵并生;萼5裂,裂片钻形,长8~10毫米,具长毛;花冠黄色,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锐;雄蕊分离,着生于花萼筒部;花丝短,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3枚,胚珠多数。瓠果圆柱形,幼嫩时青绿色,老则变黄色;表面疏生短刺瘤,并有显著的突起。种子椭圆形,扁平,白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黄瓜根)、茎(黄瓜藤)、叶(黄瓜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7~8月间采取果实,鲜用。
【化学成分】黄瓜含葡萄糖、鼠李糖、半孔糖、甘露糖、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异槲皮甙、精氨酸的葡萄糖甙等甙类。尚含咖啡酸、绿原酸、多种游离氨基酸、维生素G(即核黄素)和维生素C-10.3毫克%。又含挥发油1毫克%,其中60%为2,6-壬二烯醇,10%为2,6-壬二烯醛。黄瓜头部多苦味,苦味成分为葫芦素A、B、C、D。
种子含脂肪油,其中油酸58.49%、亚油酸22.29%、棕榈酸6.79%、硬脂酸3.72%。
【药理作用】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毒性较低。
【性味】甘,凉。
①《千金·食治》:"味甘,寒,有毒。"
②《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寒。"
【归经】①《本草求其》:"入脾、胃、大肠。"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除热,利水,解毒。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
①《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②《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③《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熟或生啖。外用:浸汁、制霜或研未调敷。
【宜忌】《滇南本草》:"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选方】①治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十余枚。(《海上名方》)
②治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于,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千金髓方》)
③治咽喉肿痛:老黄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满,阴干为末。每以少许吹之。(《医林集要》)
④治跌打疮焮肿:六月取黄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以水扫于疮上。(《医林集要》)
⑤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留点眼。(《寿域神方》)
⑥治汤火伤灼:五月掐黄瓜入瓶内,封,挂檐下,取水刷之,良。(《医方摘要》)
棕榈子 (《本草拾遗》) 【异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采集】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 【药材】...
棕榈皮 (《日华子本草》) 【异名】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 【植物形态】棕榈(《本草拾遗》),又名:棕(《山海经》)...
柞木皮 (《本草拾遗》) 【异名】孤奴、纳葛?(《霉疠新书》)。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 【植物形态】柞木(《本草拾遗》),又名:凿子木(《纲目》),凿头木(《本草求原》),红檬、柞树(《...
紫藤子 (《本草拾遗》) 【异名】紫藤豆、藤花子、紫金藤子(《江苏植药志》),土木鳖(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种子,植物形态详"紫藤"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金雀花碱。 【性味...
紫藤 (《本草拾遗》) 【异名】招豆藤(《本草拾遗》),朱藤(《梦溪笔谈》),藤花菜(《救荒本草》),小黄藤(《植物名实图考》),紫金藤(《江苏药材志》),轿藤、豆藤、藤萝、黄纤藤(江西《草药手册》)...
山芭蕉子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植物形态】野蕉 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
大黄蜂子 (《本经》) 【异名】露蜂房子(《备急方》)。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原动物详"露蜂房"条。 【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胸腹胀痛,干呕。 ①《本经》:...